泰雷嘉有現代吉他之父之美譽,舉凡持琴姿勢與彈奏方式,都是由他所提出並演變至今,身兼作曲家與教育家,其膾炙人口的經典樂曲與循序漸進的吉他練習曲,均是吉他愛樂者不可錯過的重要曲目。

 

這首總長僅有十六小節的練習曲,之所以會被排到四級程度,自然有其原因。此曲的風格與運指,會讓人聯想到西班牙民謠「愛的羅曼史」。這首曲子,絕非初學者所能駕駛,如同此首樂曲,看似簡單,其中細節不可小覷。

 

先說技巧難:難在換把位時要動作迅速,減少雜音,很多人會彈錯最後一個三連音而不自知,是因為左手已經先離弦,最後一音不是時值不夠就是變成錯音,不可不慎。

螢幕快照 2016-02-02 下午3.21.15.png

續說按壓難:第 12 小節中,譜面上的指法是前兩拍使用第三把位封閉彈奏,最後一拍才改為空絃音彈 B G兩音。這樣的指法自然是顧及到了第三拍是擴張指型,不易按壓所致。每個人對於音樂想要的不一樣,沒有對錯,在這裡我選擇的是空絃指法,只因為我想要音色的統一,剛好我的左手技巧也足以負荷這樣手指移動。因此,你依舊可以照譜彈,擴張夠好的人也可以通通使用第三把位封閉指法。只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指法,音樂效果是你想要的,就夠了。

螢幕快照 2016-02-02 下午3.22.58.png

再說選擇難,但也可以不難:很多人會拘泥於究竟主旋律音右手 a 指要不要使用壓絃彈奏?我也曾經困惑過,但其實只要知道,無論何種彈法,只要能將主旋律音清楚彈出,讓聽者聽得出旋律與伴奏的主從關係,那無論是要用壓絃或是鈎絃,那又有什麼關係呢?只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用的,音樂效果好的,就夠了。

 

最後說音樂難,但只要先抓住大原則也不至於難以下手。首先,本曲為二段體,各自反覆。若要用作文來比擬,也就是「起承轉合」:起就是1-4小節;承是 5-8 小節;轉是 9-12 小節;合是 13-16 小節。要記得情緒或者是力度上的鋪陳,約莫是緩緩道來、欲罷不能、慷慨激昂,最後欲語還休這樣的概念。有興趣者也可參閱另一篇網誌淺談和聲外音與音樂詮釋,相信對於每一個音的存在價值會有另外一層的體悟。

 

小小曲子,大大學問,越簡單,往往越難。當然,一切都是選擇,你也可以將這首練習曲單純地視為技巧練習,何況音樂的處理本來就是見仁見智。或許想太多是我彈琴一直以來的壞習慣,作曲家根本沒這樣想,但,每一個發聲的瞬間,都是我的選擇。

 

相關影音請參閱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fang 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