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和聲外音與音樂詮釋

從事吉他教學多年,很希望愛樂者除了知道如何彈吉他這項樂器,也願意涉獵些許吉他歷史及音樂理論,原因無他,自然是對音樂美感的堅持。但茫茫樂海中,要如何踏出那第一步,還真是萬事起頭難。在台灣吉他學會的邀稿下,決定先從理論系統中的和聲外音開始著手,以輕鬆的方式切入熟悉的吉他樂曲,希望不會因此澆熄了讀者喜歡彈吉他的那顆心。我始終相信,在個人情感詮釋中,若能有音樂理論做基礎,是對作曲家最誠摯的感謝,也讓音樂美得更有深度。

和聲外音,顧名思義就是和聲之外的音。音樂需要重點,旋律需要亮點,至於亮點,發生在和聲的衝突點。和聲衝突點是美感發生的條件之一,這句話乍看之下之下充滿疑惑,因為另一個條件是這個衝突必須被解決。當音樂上的衝突被解決(Resolution),會產生一些美好的感覺,像是放鬆、解脫、舒緩。這並非天外飛來一筆的謬論,請看以下引用:

New Grove Music Online對於Resolution的定義截取如下:

“The point of emergence from musical uncertainty, such as incompleteness, dissonance or ambiguity, onto a point of comparative certainty, completeness, or of single implication. Resolution implies relaxation, as when consonance succeeds dissonance...”

“解決的發生指的是音樂從不確定性到確定的這個過程,像是從不完整到完整,不協和到協和。解決意味著放鬆,當不協和之後的協和發生時…”(以下略)

打幾個比方,因為有暴風雨的存在,之後的風平浪靜才會帶來感恩與平靜;因為有黑暗的存在,第一道曙光才美得令人屏息;因為有和聲外音帶來聽覺上的不協和,解決之後,音樂的美,得以呈現。

那,要怎麼知道和聲外音在哪裡?音樂上又是怎麼解決?

以卡爾卡西第三號練習曲為例(譜例一),我們把第一小節的所有音符加總,不同八度的音視同等音,會得到五個 A,四個 #C,兩個 E,以及一個 #F。以音符的數量多寡來分析,配合和絃音都是三度堆疊的原理,再加上這是一首 A 大調的樂曲,在這些理論基礎下,我們可以確定,這是一個 AMajor 大三和絃,然後 #F 為此小節的相對少數,也就是和聲外音。和聲外音的種類有很多,當一個和聲外音(#F)的前一音是跳進,之後級進解決到和絃音(E),符合這種狀況的,我們稱為倚音(Appoggiatura)。

譜例一:M. Carcassi, op. 60, no. 3, mm. 1-2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8.36.png 

再以梭爾的月光練習曲為例(譜例二),我們把第七小節的所有音加總,會得到一個 G,三個B,一個有兩拍時值的 E,以及在第三拍弱起拍的 #E。我們以音符的數量以及音符時值的長短來算,可以得知這小節是 e minor 小三和絃,而 #E就是和聲外音。我們再以高聲部來看,也就是音符符尾向上的部分,#E前面是還原E,之後是 #F,它夾在上行音階的中間,這種和聲外音我們稱之為經過音(Passing Tone)。

譜例二:F. Sor, op. 35, no. 2, mm. 5-8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9.02.png 

最後,我們以科斯特的船歌為例(譜例三),本曲為 A 大調,第二小節雖然每個音都是一樣數量,但是以 A 大調的樂曲來說,一定會用到的和絃除了主和絃 A Major 就是屬或屬七和絃 E ( 7 ),依此原則來推敲分析,第二小節就是E7屬七和絃,高聲部的A音為和聲外音。同理,第四小節是 A Major,第一拍的高音 B,也是和聲外音。這類的和聲外音稱為掛留音(Suspension),其特色就是此音與前一個音相同音高,該音通常都會跨小節,有種連結過去的感覺,然後之後該音向下解決到和絃音。

譜例三:N. Coste, op. 51, no. 1, mm. 1-4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9.14.png 

那,找到了和聲外音之後,我們可以做什麼?

吉他是個除了音量小就很完美的獨奏樂器,不是所有樂器都可以同時演奏旋律與和聲。演奏上除了把旋律清楚帶出來之外,更應該強調這些產生亮點的和聲外音,讓旋律唱得更有起伏(shape):可能是音量稍大、也可以是音色轉換,或者是一點點的彈性速度,這些就是演奏者個人的音樂詮釋與品味了。在此提供一些簡單的想法,例如在譜例一,可以把 #F 彈的比下一個解決音 E 來得大聲,強調和聲外音被解決的音響效果;譜例二,可以把 #E稍加音量以及加上左手抖音;譜例三中,試著使用右手a指壓絃來演奏兩個和聲外音,以突顯相同音高卻不同功能的前後音。

當然不是所有的和聲外音都必須要被強調,有時候懸而未決的和聲也可以是種美感,畢竟音樂分析還有太多內容要被考慮,像是樂句的反覆與模進、音樂的延續與對比、音樂風格的保守與外放等等…。另外,演奏的方式還有很多變化,像是力度、音量、抖音、鈎絃、壓絃、斷奏、撥奏、彈性速度等等…。音樂詮釋是無法一言以蔽之的,但基本上,在調性音樂的範疇裡,適時地找出樂曲中的和聲外音並賦予音樂想法,可以讓己身的詮釋充滿獨特性並兼具合理性,彈奏音符與演奏音樂的差異就在這裡。

下面又挑出了幾首常見的樂曲片段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能否找出旋律的亮點。

譜例四:C. Henze: Nocturno (第二小節)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9.24.png 

譜例五:L. Walker: Kleine Romanza(第二小節)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9.32.png 

譜例六:F. Tarrega: Lagrima(第三小節)  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9.40.png

譜例七:F. Tarrega: Etude in e minor(第二小節)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9.49.png 


譜例八:呂昭炫:殘春花(前三小節)

螢幕快照 2016-01-21 下午11.39.57.png 


譜例四:高音G,不屬於Dm 小三和絃,為掛留音

譜例五:高音G,不屬於 #f 減三和絃,為掛留音

譜例六:高音C,不屬於前兩拍的 Em 和絃,為倚音

譜例七:高音A,不屬於 G 大三和絃,為掛留音

譜例八:前三小節的第二拍雙音都是和聲外音,這類的和聲外音由於前後音都相同,稱為鄰音(Neighboring Tone)。


樂海無涯,和聲外音還有其他種類與重點,這只是個起點;音樂詮釋除了理論分析還有更多層面的切入點,沒有終點;若有機會,我們下次再聊多一點。

附註:本文所用譜例來自台灣吉他學會所出版之「吉他評鑑考試I-V」一書。

附註:卡爾卡西第三號練習曲之影音,請參考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fang 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